首页 交易所流动性文章正文

幣安Alpha沉浮錄:流量反哺策略能否奏效?主權基金視角下的Web3挑戰

交易所流动性 2025年05月22日 12:32 3 author

幣安 Alpha 的興衰:從Web3野心到交易所流量反哺

Binance Alpha 1.0 的折戟:一場Web3橋頭堡的夢碎

幣安的Web3之路,顯然並非一帆風順。Binance Alpha 1.0 的黯然落幕,便是個血淋淋的教訓。作為幣安連接鏈上流動性的橋樑,Alpha 1.0 的目標是宏大的:吸引鏈上用戶,擴大 BSC 鏈的影響力,最終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循環。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數據是冰冷的,卻也最能說明問題:升級前的交易量和用戶數都跌至歷史冰點,Alpha 上所有代幣的日交易量加起來都不到 1 千萬美元,日交易次數更是可憐,不足 1 萬次。這點體量,跟幣安交易所內的龐然大物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更糟糕的是,Alpha 1.0 不僅沒有起到預期的引流作用,反而在市場營銷上產生了負面影響。這就像蘇花公路一樣,理想是美好的,但如果道路建設和維護跟不上,反而會變成交通瓶頸,甚至帶來安全隱患。幣安想藉由 Alpha 1.0 這座橋樑,將交易所的影響力延伸到 Web3 世界,但顯然,這座橋樑並沒有搭好。 想當初,幣安推出 Web3 錢包和 Binance Alpha,雄心壯志可見一斑。幣安想要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領域分一杯羹,甚至想成為這個領域的領頭羊。但 DeFi 世界的水很深,並非有錢就能為所欲為。在路怒症的加密貨幣世界裡,社群共識、技術創新、以及用戶體驗,缺一不可。幣安 Alpha 1.0 的失敗,也給了我們一個警示:中心化交易所想要在 Web3 世界站穩腳跟,不能只靠砸錢和流量,更需要尊重 Web3 的精神,真正理解鏈上用戶的需求。 這次的失敗,也讓人聯想到傳統金融巨頭進軍新領域時遇到的挑戰。就像主權基金在投資新興產業時,往往需要克服信息不對稱、監管差異等問題。幣安在 Web3 的探索,也面臨着類似的挑戰。如何更好地理解鏈上用戶的行為模式?如何設計出更符合 DeFi 世界的產品?這些都是幣安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戰略轉向:Alpha 2.0 的釜底抽薪,流量反哺能否奏效?

缺乏市場共識的蟄伏期:Alpha 2.0 在“鳴槍”前的掙扎

既然Web3橋頭堡的夢想暫時破滅,幣安也只能調整策略,進行“戰略轉向”。三月底,Binance Alpha 升級為 2.0,這次升級的核心是“釜底抽薪”:不再執著於擴大錢包用戶規模,而是直接將 Alpha 集成到幣安 APP 中。這就好比,發現水管漏水,与其想方设法堵住漏洞,不如直接从源头引水。Alpha 2.0 的邏輯很簡單粗暴:既然無法吸引鏈上流量,那就從交易所內部導入流量。 與 1.0 只能通過幣安 Web3 錢包訪問不同,升級後用戶可以用交易所裡的資金直接购买 Alpha token。這一步棋,可以看作是幣安在鏈上增長受阻後的“最後一招”。當鏈上的增長無法形成自然的正循環時,那就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將交易所內的流量反向注入 Alpha 中,來讓 Binance Alpha 實現量變,進而吸引市場注意,最終完成質變,徹底成為幣安吸引鏈上流動性的前哨基地,放大 BSC 鏈的存在感。 這種設想,在邏輯上是合理的。但想要奏效,還需要一個大前提:在流動性並不充裕的市場中,為觀望的資金提供一個下場的“共識”,以此為導火索,引爆 Binance Alpha 2.0 的市場關注度。如果沒有這樣的引子,即使 Alpha 升級到 2.0,也難以擺脫“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從三月底到四月中旬的數據來看,無論是掛單深度的鋪陳,還是財富效應的宣傳,都只能在短暫的窗口內激發起不到一周的市場討論熱度,很快又歸於沉寂,在 4 月上旬又重新陷入低谷。 這就像 **PLG 冠軍賽** 一樣,即使球隊實力再強,如果沒有球迷的支持,也難以取得勝利。Alpha 2.0 需要的不僅是幣安的流量支持,更需要市場的共識和信心。在當前加密市場,各種敘事都已宣告破滅,市場情緒低迷,Alpha 2.0 想要脫穎而出,並非易事。但幣安作為**總統府**等級的交易所,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推動 Alpha 2.0 的發展,關鍵在於如何找到那個引爆市場的“共識”。

比特幣的號角:宏觀經濟與市場信心的共振

比特幣信號點燃,Alpha 2.0 交易生態的轉機

当然,Alpha 2.0 的低谷並非意味著升級的失敗或者戰略方針出現失誤。想要擴大 Alpha 的規模,無非兩種方式:引入 DEX 中的流動性,或者注入幣安自身交易所中的流動性。1.0 選擇前者的方案,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二線交易所的常用打法,幣安挪移過來市場可以很快接受;另一方面則是幣安作為龍頭交易所的絕對自信。二線交易所將鏈上流動性的引入視作立足之本或根基所在,所以在用戶體驗或營銷應對上都能實現敏捷反應,而幣安對於鏈上流動性的引入更多的是一種未雨綢繆,並非燃眉之急。 幣安錢包的糟糕體驗以及Q1市場走勢的急轉直下,讓幣安很難快速轉身調整,導致 Alpha 1.0 中道崩殂。因此,從交易所中反向注入流動性是幣安最後的招數,也是最強力的升級。不過從 3.20-4.20 的 Alpha 2.0 數據來看,仍然可以用慘淡來形容。為什麼呢?因為即使注入流動性的管道或者說路徑已經搭建成功,但是流動性的一齊湧入還需要一個信號,一聲槍響。在當前加密市場所有敘事都宣告破滅的絕望氛圍中,只有比特幣能承擔這樣的發令槍的角色。畢竟,**威力彩** 中獎的機率都比找到下一個百倍幣要高了。 而比特幣的價格和美國的宏觀經濟走勢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了。比特幣能夠走出新的行情,也需要來自宏觀上的市場信心的支持。上一篇文章中提到,比特幣在 85000 一帶盤踞一周上就是在等待宏觀上的信心確認。因此,當市場深陷關稅以及衰退的雙重重拳給予的恐懼之中,又因為 90 天關稅冷靜期和美國經濟表現強勁以及中美談判取得進展的利好消息刺激時,一個短暫的市場寬鬆週期出現。當下不必考慮關稅進一步惡化的風險,也可以忽視衰退導致資金避險,在不長也不短的未來幾十天中,利空源頭被緊緊遏制,這對比特幣來說就是充分的信心確認。行情在 4.21 號开始啓動,從以太坊三天的強勢突破中可以看到大資金在搶跑,行情進入第二階段。 因此,當比特幣發出信號,飢渴的流動性會率先注入高風險資產中,而 Alpha 2.0 打造的管道就开始體現作用。這就好比 **布萊頓 對 利物浦** 的比賽,強隊的進攻往往能帶動全隊的士氣,比特幣的上漲,也為整個加密市場注入了活力。**苗博雅** 在政論節目中,或許也會提到比特幣的走勢,以及它背後所反映的宏觀經濟信號。

Alpha 2.0 的雙輪驅動:積分激勵與代幣泡沫的共舞

自下而上的積分促銷:一場精巧的流量遊戲

回到 Alpha 2.0 自身來說,它的主要作用除了前文提及的吸引鏈上流動性,還有成為幣安蓄水池的功能。為了弱化幣安的上幣效應,需要將新幣上市時的流動性提前分流,同時又確保這些流動性確確實實地在幣安裡,而非外溢到其他交易所。這就好比 **王文洋包養**...不,這就好比一個水庫,既要引水入庫,又要防止水流外泄。幣安希望通過 Alpha 2.0 這個“水庫”,將新幣上市時的流動性牢牢鎖在自己的生態系統內。 因此,當比特幣發出信號,市場的短期共識強烈,接下來對於 Alpha 2.0 來說的方向就非常簡單了,即莊家在每個週期裡炒作敘事的方式,也就是如何在蓄水池中製造泡沫。Alpha 2.0 選擇兩種製造泡沫的方式:自下而上的積分促銷,以及形成龍頭效應的流動性收斂。 Alpha 積分是提高交易量和流動性的直接激勵,由 15 天內的餘額積分和交易量積分相加得到。 * 餘額積分:交易所和錢包中持有不同餘額的資產,每日可以獲得不同積分,例如:10,000 美元至 <100,000 美元 = 3 積分/天。 * 交易量積分:針對 Alpha 代幣的买入量計分,例如:每买入 2 美元即得 1 分,且每當購買金額翻倍便額外獲 1 分(如 2 美元= 1 分, 4 美元= 2 分, 8 美元= 3 分……) Alpha 積分的高低與空投活動的資格有無相關,例如:擁有 142 個 Alpha 積分可以獲得 50 個 ZKJ 代幣的空投。積分獲得的難度隨著餘額與交易量增加而上升,Alpha 2.0 的目的是為最廣範圍的用戶提供激勵。通過精心設計的激勵機制,鼓勵用戶在交易所及錢包中保持一定的資產餘額並積極參與 Alpha 代幣的买入交易,最終推動市場的深度和活躍度。4 月 30 號开啓的雙倍交易量積分活動調動了更長尾用戶的積極性,只要掛單或者直接买入 BSC 代幣都可以獲得 2 倍積分。幣安通過雙倍積分讓更大範圍用戶獲得空投資格,製造市場熱度與活躍度,讓 Alpha 代幣的主力有更充分的拉盤動力。 從 4 月 20 號以來的 Alpha 2.0 交易量來看,幣安能夠有效提高平臺內的資產持有量和交易量,以及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整體活躍度與深度。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積極參與其中,Alpha 代幣的市場流動性將得到顯著增強,而這種良性循環的持續運作,將是幣安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但這種積分促銷,也容易淪為“羊毛黨”的樂園。就像 **520優惠** 一樣,如果優惠力度過大,反而會吸引大量短期投機者,不利於生態的長期發展。如何平衡積分激勵和生態健康,是幣安需要仔細權衡的問題。

龍頭效應下的流動性收斂:誰是 Alpha 的真命天子?

觀察 Alpha 2.0 轉向後 Alpha 代幣日交易量走勢,可以看到規則改變本身並沒有形成足夠刺激,或者說讓場內資金產生興趣。但是比特幣的信號是強烈的共識,而觀察構成 Alpha 代幣日交易量主要來源的代幣分別是: $KMNO、$B2 、$ZKJ $KMNO:Solana 上的 DeFi 協議 Kamino Finance, 2 月 13 號進入幣安 Alpha 後开始單邊下跌,從 4 月 28 號的一周時間裏,交易量开始放大,較兩周前增長 40 倍,但是價格只在 0.065-0.085 之間波動。直至 5 月 6 號在幣安上线現貨後, 交易量回歸正常水平。 $ B2 :比特幣生態L2協議, 4 月 30 號發幣並進入幣安 Alpha. 市值最高僅達到 3 千萬美元,目前在 2700 萬, 發幣後交易量逐漸增加, 規律明顯, 亞洲時間白天交易量放大, 晚上減弱。 $ZKJ:ZK 協議 Polyhedra Network, 5 月 6 號發幣並進入幣安 Alpha. 市值 1.3 億美元. 交易量的起伏和$ B2 類似,亞洲時間白天交易量放大, 晚上減弱。

流動性的真實畫像:揭秘 Alpha 2.0 的“亞洲白天驅動模型”

亞洲白天驅動模型:Alpha 流動性的真實畫像

從小時交易量的圖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Alpha 2.0 的主要交易量貢獻代幣具有極強的日內週期性波動特徵。這種規律性的交易行為在 5 月 8 日至 5 月 11 日的四天時間內均有重複,表現為每日在 UTC 時間的凌晨至中午(大致為北京時間 8:00 到 20:00)出現交易量的顯著放大,而在 UTC 下午至深夜(北京時間晚間到凌晨)交易量則明顯回落甚至低迷。這種節奏與亞洲交易時區的作息完全吻合,表明 Alpha 2.0 的交易生態在當前階段高度依賴於亞洲市場的流動性支撐。尤其是在亞洲白天活躍時段,單小時總交易量多次突破 2500 萬美元,甚至一度接近 3000 萬美元,顯示出集中度極高的做市和交易操作。這就好像 **wtt** 世界桌球巡迴賽一樣,亞洲選手的表現往往更加出色,因為他們更適應亞洲的比賽環境和時區。 此外,從各代幣的交易量分佈結構來看,ZKJ(黃色)是交易量的絕對主力,佔據了絕大多數時間段內的主導地位。其交易量隨著整體市場節奏同步變化,也進一步加強了“系統性做市”的推論。除了 ZKJ 之外,B2、SKYAI 等代幣也在高峯時段出現顯著活躍,形成了 Alpha 2.0 生態中的“做市矩陣”。這些代幣的交易量變動高度一致,不像是自然用戶自發交易,更像是由自動化做市系統或機器人控制的批量掛單和撮合操作。每天固定時段啓動、固定時段撤出,極可能源於一套標準化、自動化的交易程序,其背後可能是團隊在亞洲時間白天進行集中操作,而夜間關閉策略或大幅縮減活動。 整體來看,Alpha 2.0 當前的交易活躍度呈現出典型的“亞洲白天市場驅動模型”,其市場深度和流動性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某幾個頭部代幣的做市行為,而非全球化的自然用戶交易。這種模式雖然在短期內可以通過集中的做市行為支撐交易量和活躍度,但也暴露出平臺生態對單一時區和有限做市主體的依賴。一旦這些做市賬戶停止操作,平臺的交易量將可能出現斷崖式回落。未來若要構建更加可持續的交易生態,Alpha 2.0 需要引入更多時區、更多參與者的自然交易行為,從而擺脫目前這種節奏過於單一、做市痕跡明顯的局面。

做市結構的轉變:從“散戶刷單”到“做市驅動”

從下圖可以觀察到,自 4 月 20 日之後,該平臺的交易活動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交易次數從早期的幾十萬級別快速攀升至日均接近百萬次。然而,從 4 月 28 日左右开始,雖然交易量維持在高位,但每日交易次數卻趨於平穩,甚至在最近幾天出現了輕微的下滑。這種“交易次數增速放緩而交易量持續上升”的背離現象,結合前一張“小時級交易量分佈圖”來看,指向了一個非常明顯的結構性變化:Alpha 2.0 平臺的交易行為正從高頻、低額的“散戶刷單”模式,逐漸轉向低頻、高額的“做市驅動”模式。 這一變化背後的主要推力,很可能是頭部代幣做市策略的加強。前圖所展示的 ZKJ、B2 等代幣,在特定時段(特別是亞洲日間)內交易量劇烈放大,說明此類代幣成為平臺的流動性中樞。這類代幣的交易通常是由少數做市商或自動化交易機器人完成,其策略可能不再追求高頻次的撮合成交,而是以較大交易額進行掛單、撮合、套利等操作,因而即使交易筆數增長有限,單筆交易量也可能顯著提升,從而推動整體交易量持續上漲。這種結構上的“質量替代”現象,結合雙倍積分活動中,對於用戶掛單的激勵,表明 Alpha 2.0 進入了一個以流動性深度優化、核心代幣集中交易為特徵的新階段。 進一步推斷,這種結構性變化也反映了平臺當前所面臨的發展瓶頸和調整策略。一方面,平臺原始階段靠大量尾部代幣和散戶參與推動交易次數,但這種增長模式邊際效應逐漸減弱;另一方面,平臺試圖通過引入穩定的做市機制和頭部代幣生態來維持甚至拉升整體交易量,從而吸引更多流動性與用戶關注。如果這種趨勢延續下去,Alpha 2.0 將面臨兩個方向的戰略選擇:一是進一步擴大做市商參與,引導形成更多“高額低頻”的主力交易池;二是優化用戶體驗和手續費結構,重新激發散戶日內活躍度,實現“高頻高額”的交易新峯值。**劉揚偉** 可能也在思考,如何將鴻海的資源優勢,轉化為在 AI 領域的競爭力。畢竟,單靠做市,難以建立長久的競爭優勢。

流動性遷徙的秘密:Alpha 2.0 的鏈間遊戲

鏈間切換與做市結構:Alpha 2.0 的流動性遷徙邏輯

從下圖可以看出,Alpha 2.0 代幣的每日交易量在不同區塊鏈之間經歷了顯著的結構性遷移,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主導鏈變化。從 3 月中旬开始,也就是 Alpha 2.0 規則變更之後, BNB 鏈(橙色)是絕對的主導力量,佔據了近 100% 的交易量。但進入 3 月末和 4 月初之後,Solana(綠色)逐漸崛起,开始與 BNB 鏈爭奪主導地位,並在 4 月中旬完成對 BNB 的“反超”,在隨後約兩週內穩定佔據 60%-80% 以上的日交易量份額,成為 Alpha 2.0 的流動性主場, 這段時間是市場的平淡期, 個人認為可以將其看作 Alpha 2.0 的真實流量水平。 緊接著在 4 月下旬到 5 月初的這段時間裏,BNB 鏈重新奪回主導位置,佔比回升至近 60%-70% ,標誌著一輪鏈間流動性回流。**蔡力行** 如果看到聯發科的市佔率被競爭對手蠶食,恐怕也會採取類似的策略,積極爭奪市場份額。 從這個趨勢可以解讀出幾個關鍵變化:第一,Alpha 2.0 的流動性是高度可遷移的,也可以看出 BSC 的活躍高度依賴做市商和機器人;第二,Solana 一度憑藉其高速低費的鏈上性能成為承載 Alpha 交易需求的首選,但這種領先並不穩固, 只要市場情緒反轉, BSC 上隨時可以投入巨量的交易量。**仁寶股價** 的波動,也反映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預期。 整體來看,Alpha 2.0 當前的交易量在鏈之間的遷移節奏,反映了一個典型的“流動性套利+激勵遷徙”驅動模型,而非固化在某一鏈的長期深耕。這也預示着未來 Alpha 平臺的流量構建仍將受制於鏈間競爭、跨鏈部署成本、激勵策略等外部變量,不排除還會出現下一輪新的主鏈切換。就像 **帛琉** 的觀光客數量,會受到航班、簽證政策等因素的影響。 如果僅僅對比 Alpha 2.0 代幣在 BSC 和 SOL 上交易量和交易次數的變化時可以發現. 整體來看,Binance Alpha 2.0 在 4 月中旬之後迎來了爆發性的增長,且這種增長趨勢持續至 5 月中旬。 在交易次數方面,Solana 初期(尤其是 4 月中下旬)表現尤為突出,其交易筆數顯著高於 BSC,表明在這一階段 Alpha 2.0 的主力流動性還在 Solana 上。然而,到了 5 月上旬,BSC 的交易數量快速追趕甚至超越了 Solana,這顯示出隨着時間推進,Alpha 2.0 在 BSC 上的活躍度迅速提升,可能與做市策略調整有關。Solana 雖然仍維持穩定交易量,但增速略顯趨緩。

機遇與挑戰並存:Alpha 2.0 的未來之路

情緒修復期的機遇與隱憂:Alpha 2.0 的下一步挑戰

在當前的衰退以及關稅衝擊後的恢復期,加密市場已經陷入了缺乏敘事突破的僵局:沒有新的主線故事,就不可能形成市場合力,主線敘事裡常見的龍頭效應難以顯現,自然也就難以產生真正的財富效應。儘管 USDT 在市場中供應充裕,但在橫向對比下,整體流動性依然偏緊。此時,沒有其他敘事能夠承擔起帶動大局的重任,唯有以太坊能夠在風口稍縱即逝的浪潮中扮演“敘事核心”與“流動性蓄水池”的雙重角色。雖然很難堅定地說是網絡升級預期、ETF 質押的實際落地為以太坊帶來買盤,但是換個角度來思考, 當前市場已經差到需要以太坊來成為市場情緒與資金流動的主要承載體的地步了, 過去的小牛的大牛, 這個角色往往是龍頭項目來承擔。 當以太坊或者一些 Memecoin 或其他熱點資產出現短期爆發式漲幅時,強莊項目方和頂級交易所(如幣安)必須毫不猶豫地跟上這波熱度,絕不能置身事外或因觀望而錯失良機。因為目前這輪由情緒修復而催化的小週期牛市,能否進一步演化成為更大規模的牛市還存在不確定性。一旦強莊項目在價格 K 線或交易所在交易量上沒有及時做出響應,就很容易被市場宣判“能量不足”,進而遭到拋棄。即便當前的小牛市最終未能成功升級,未來仍有大量潛在利好(例如流動性恢復)來啓動行情。在這種背景下,強莊方和交易所更應利用每一次上升週期來培養市場信心、鞏固財富共識:只要在行情回調前持續注入流動性、積極制造成交,就能在投資者心中建立“資金充實,市場嗅覺靈敏”的正面形象。反之,一旦在關鍵節點選擇“按兵不動”,則極易被視為缺乏持續推動力量,未來在更大級別行情到來時,也難以凝聚起足夠的市場合力。 對於 Alpha 2.0 而言,當下情緒修復時期既帶來了機會,也暴露出了隱憂。從真實鏈上流量來看,BSC 上的活躍度幾乎微乎其微——這顯然不是幣安及其生態所期望看到的理想結果。當前 Alpha 2.0 的熱鬧與喧囂更多是依賴於做市商和項目方的集中操盤,而非全球散戶的自發參與。這種“人為堆砌”的表象交易量,一旦失去外部刺激,就極有可能出現斷崖式回落。未來還需要經歷多少次小牛或者大牛行情的連番洗禮,才能逐步培養出真正自發、正向的流動性生態?這一點正是我們在後續觀察 Alpha 2.0 發展時,最需要重點關注的核心變量。**uzi** 的退役,讓人感嘆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短暫,但 Alpha 2.0 的發展,更需要長期的耐心和投入。**白馨儒** 的畫作,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靈感,如何在虛擬世界中創造真實的價值。

關於 Movemaker

Movemaker 是由 Aptos 基金會授權,經 Ankaa 和 BlockBooster 聯合發起的首個官方社區組織,專注於推動 Aptos 華語區生態的建設與發展。作為 Aptos 在華語區的官方代表,Movemaker 致力於通過連接开發者、用戶、資本及眾多生態合作夥伴,打造一個多元、开放、繁榮的 Aptos 生態系統。莊宗輝 教授如果也關注區塊鏈技術,或許會對 Movemaker 的發展模式產生興趣。畢竟,社群的力量是無窮的。

免責聲明

本文/博客僅供參考,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並不代表 Movemaker 的立場。本文無意提供:(i) 投資建議或投資推薦;(ii) 購買、出售或持有數字資產的要約或招攬;或 (iii) 財務、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持有數字資產,包括穩定幣和 NFT,風險極高,價格波動較大,甚至可能變得一文不值。您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如有具體情況方面的問題,請咨詢您的法律、稅務或投資顧問。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場數據和統計信息,若有)僅供一般參考。在編寫這些數據和圖表時已盡合理注意,但對其中所表達的任何事實性錯誤或遺漏概不負責。 就像 孔令奇 在節目中聲明的一樣,投資有風險,入場需謹慎。 徐培菁 律師可能也會提醒大家,注意閱讀免責聲明,保護自己的權益。 即使沉迷於 fantasy life i: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 也別忘了現實世界裡,投資風險無處不在。

标签: Web3 DeFi 币安 Binance Alpha 以太坊

发表评论

Tech Stocks & BlockchainCopyright runexg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2024115687-8号 power by runex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