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易所流动性文章正文

交易所上币"潜规则"大揭秘:割韭菜还是价值洼地?

交易所流动性 2025年04月03日 20:33 58 author

風險投資代幣迷途:中心化交易所的上幣煉金術

VC代幣的估值悖論:高FDV與低流通性的死亡螺旋

今年加密貨幣市場最令人玩味的現象,莫過於一眾風險投資(VC)加持的代幣,頂著看似光鮮的「完全稀釋估值」(FDV),卻困於「低流通市值」(MC)的窘境。說白了,就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很虛」。這些代幣,往往在發行之初就展現出驚人的FDV,彷彿含著金湯匙出生。但仔細一看,市場上實際流通的代幣數量卻少得可憐,MC根本無法與其高企的FDV相提並論。

這種扭曲的估值結構,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埋藏在市場深處。2024年新發行的代幣,MC/FDV比率更是創下近三年新低,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海量的代幣等待解鎖,湧入市場。短期內,或許還能靠著一波FOMO情緒,將價格推高。但這種虛火,終究難以持久。一旦大量代幣解鎖,供應過剩的風險便會迅速加劇,投資者開始意識到,這種脆弱的市場結構根本無法支撑長期的價格上漲。

這就像一家空有宏偉藍圖,卻遲遲無法實現盈利的科技新創公司。VC們或許願意在早期投入大量資金,但市場最終還是會回歸理性,檢視其真正的價值。當代幣解鎖的洪流來襲,那些缺乏實際應用場景,或是未能建立起穩固用戶基礎的項目,終將被市場拋棄,價格一瀉千里。這場VC代幣的估值遊戲,最終很可能演變成一場「割韭菜」的鬧劇,讓無數投資者血本無歸。

VC代幣的末日狂奔與Meme幣的逆襲:市場情緒的鐘擺效應

從VC代幣到Meme幣:一場流動性與信任的豪賭

眼見VC代幣的估值泡沫岌岌可危,精明的投資者們開始尋找新的避風港。此時,Meme幣,這群加密世界的「草根英雄」,以其截然不同的代幣經濟模型,吸引了市場的目光。與VC代幣的「先抑後揚」不同,Meme幣往往在代幣生成事件(TGE)時就已完全解鎖,流通率接近100%。這意味著,投資者無需擔憂未來解鎖帶來的拋售壓力,從而獲得了更高的安全感。

這種「開誠佈公」的發行模式,猶如在幣圈颳起了一陣清風。Meme幣的持有者,不必再提心吊膽地盯著解鎖時間表,生怕手裡的代幣瞬間貶值。相反,他們可以更加專注於社群的建設,以及代幣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儘管Meme幣往往缺乏實際的應用場景,但其高流通性,以及社群的凝聚力,卻能為其價格提供一定的支撑。

這是一場流動性與信任的豪賭。VC代幣試圖用宏大的敘事和精美的包裝,來吸引投資者。而Meme幣則選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直接將代幣的所有權交給社群。誰能在這場豪賭中勝出,取決於市場的選擇,以及投資者對未來的判斷。

投資者心智的轉變:當FOMO退潮,理性回歸

市場情緒的鐘擺,總是擺盪在貪婪與恐懼之間。在牛市的狂歡中,人們往往被FOMO(害怕錯過)情緒所裹挾,盲目追逐高風險的VC代幣,期待一夜暴富。然而,當潮水退去,裸泳者終將現形。隨著VC代幣的估值問題日益凸顯,投資者開始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注重風險控制。

他們不再輕易相信那些華而不實的項目,而是轉向尋找那些真正具有內在價值的資產。Meme幣的逆襲,正是這種投資者心智轉變的體現。儘管Meme幣的價值往往難以量化,但其高流通性,以及社群的凝聚力,卻能為其價格提供一定的支撑,使其在熊市中更具韌性。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Meme幣是絕對安全的。畢竟,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但與那些估值虛高的VC代幣相比,Meme幣或許更能讓投資者睡個好覺。畢竟,誰也不想半夜醒來,發現自己手裡的代幣已經歸零。

中心化交易所:代幣煉金術士還是價值守門人?

交易所的雙重角色:既是推手也是篩選者

在當前的市場格局中,投資者選幣的謹慎程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要在浩如煙海的項目中獨立評估其價值和潛力,無疑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這時,中心化交易所(CEX)的篩選機制便顯得尤為關鍵。作為直接將代幣資產推向用戶的「守門員」,CEX不僅肩負著驗證代幣合規性和市場潛力的重任,更扮演著篩選優質項目,過濾劣質資產的重要角色。

CEX的上幣決策,往往能對代幣的市場表現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一個項目能否登上大型交易所,往往被視為其 legitimacy 的重要標誌。交易所的背書,能夠迅速提升項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然而,這種看似光鮮的「上幣效應」背後,也隱藏著潛在的風險。如果交易所的篩選機制不夠嚴格,那麼一些缺乏潛力,甚至存在欺詐風險的項目,也可能魚目混珠,登上交易所的舞臺,最終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因此,CEX的角色絕非僅僅是單純的交易平台,更應該是價值發現的引導者,以及投資者利益的守護者。

CEX vs. DEX:一場永無止境的流量戰爭?

儘管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崛起,為加密貨幣交易帶來了新的選擇,但CEX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短期內依然難以撼動。鏈上交易固然擁有透明、無需許可等優勢,但在交易體驗、資產託管、以及合規性等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

CEX絲滑的交易體驗,中心化的有責資產託管,以及長期建立的用戶習慣,都是DEX難以企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CEX所構築的流動性壁壘,以及在全球監管趨勢下的合規優勢,使其在與DEX的競爭中,始終佔據著有利地位。

那些鼓吹「鏈上交易終將取代CEX」的聲音,或許過於理想化。CEX與DEX之間的競爭,更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流量戰爭。誰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交易體驗,誰就能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交易所的商業邏輯:上幣策略背後的利益考量

那麼,CEX究竟是如何在眾多項目中進行篩選,並決定上幣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加複雜。CEX的上幣決策,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既有對項目潛力的考量,也有對自身利益的權衡。

上幣費用,無疑是CEX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一些小型交易所,甚至將上幣視為主要的盈利模式。然而,過於追求短期利益,放寬上幣標準,最終只會損害平台的聲譽,導致用戶流失。

除了上幣費用,CEX還會考慮項目的交易量、社群活躍度、以及市場熱度等因素。一個能夠帶來大量交易量和用戶的項目,自然更受CEX的青睞。此外,CEX還會關注項目的合規性,以及潛在的風險。畢竟,沒有哪個交易所願意為了短期利益,而冒著觸犯監管紅線的風險。

CEX的上幣策略,是其商業邏輯的集中體現。一個成熟的CEX,會在追求盈利的同時,兼顧用戶的利益,以及平台的長遠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研究方法:用數據解剖上幣後的市場脈搏

研究對象:交易所的地域與市場屬性劃分

為了深入探討各大交易所的上幣策略及其對代幣市場表現的影響,我們將交易所按照地域與面向市場進行劃分,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 華人創建,面向全球: Binance、Bybit、OKX、Bitget、KuCoin、Gate等。這些交易所主要由華人創辦或投資,面向全球市場。由於華人交易所數量較多,為便於研究,我們選取了具有不同發展特色的交易所。未被選取的交易所同樣也有各自的優勢。

  2. 韓國創建,面向本土: Bithumb、UPbit等。這類交易所主要面向韓國本土市場。

  3. 美國創建,面向歐美: Coinbase、Kraken等。這些美國交易所主要面向歐美市場,通常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等機構的嚴格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拉美、印度、非洲等其他地區的交易所,由於交易量和流動性總體較小(小於5%),因此在本研究中不進行深入分析。

我們選取了以上共10家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所,分析其上幣表現,包括上幣事件數量及其後續市場影響。

時間維度:解讀TGE後1天、7天、30天的價格密碼

本研究主要關注代幣TGE之後第1天、前7天及前30天的價格變化,分析其趨勢、波動模式及市場反應。選擇這些時間節點的原因如下:

  • TGE首日: 新資產發行,交易量高度活躍,反映市場的即時接受度。受搶籌和FOMO情緒影響較大,是市場初始定價的關鍵階段。

  • TGE之後前7天: 可以捕捉市場對新代幣的短期情緒,以及對項目基本面的初步認可。用於衡量市場熱度的持續性,並回歸到項目的合理初始定價。

  • TGE之後前30天: 觀察代幣的長期支撑力。短期炒作降溫,投機者逐漸退出,代幣價格與交易量是否維持,成為市場認可度的重要參考。

數據處理:拒絕紙上談兵,擁抱量化分析

本研究採用系統性的數據處理方法,以確保分析的科學性。相對於市面上常見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更具備直觀性、簡潔性和高效性。

本研究報告中的數據主要來自TradingView,涵蓋2024年各大交易所新上線代幣的價格數據,包括上幣初始價格、不同時間點的市場價格及交易量等數據。由於樣本點較多,這種大規模數據分析有助於降低單一異常數據對整體趨勢的影響,從而提高統計結果的可靠性。

( I ) 多變量概述上幣活動

本研究採用多變量分析方法,綜合考慮市場行情、交易深度、流動性等因素,以確保結果的全面性和科學性。我們對比了不同交易所新幣的平均漲跌幅,並結合交易所的市場定位(如用戶基數、流動性、上幣策略)進行深入分析。

( II ) 平均值判斷整體表現

為衡量代幣的市場表現,我們計算了其相對於上幣初始價格的百分比變化(Percentage Change),計算公式如下:

百分比變化公式

考慮到市場中的極端情況可能會影響整體數據趨勢,我們剔除了前 10% 和後 10% 的極端異常值,以減少偶發性市場事件(如突發利好、市場操縱、流動性異常)對統計結果的幹擾。這種處理方式使得計算結果更加具代表性,能夠更準確地反映新幣在不同交易所的真實市場表現。隨後,我們計算各交易所新幣漲跌幅的均值,以衡量不同平臺新幣市場的整體表現。

(III) 變異系數判斷穩定性

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是衡量數據相對波動性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變異系數公式

其中,σ為標准差,μ為均值。變異系數是無量綱指標,不受數據單位影響,適用於不同數據集的波動性比較。在市場分析中,CV 主要用於衡量價格或收益的相對波動性。在交易所或代幣價格分析中,CV 能夠反映不同市場的相對穩定性,為投資者提供風險評估依據。此處使用變異系數而非標准差。因為變異系數相較於標准差具有更高的適用性。

上幣活動全景:交易所的軍備競賽與生存法則

上幣數量與FDV偏好:誰是激進的冒險家,誰是謹慎的價值投資者?

2024年上幣事件概述

從整體數據來看,頂級交易所(如Binance、UPbit、Coinbase)的上幣數量普遍少於其他交易所。這體現了交易所所處地位的不同對上幣風格的影響。

上幣數量較少的交易所,如Binance、OKX、UPbit、Coinbase,其上幣規則更為嚴格,上幣數量較少但規模較大;而Gate等交易所則更頻繁地上幣新資產,提供更多交易機會。數據顯示,上幣數量與FDV大致呈負相關,即上更多高FDV項目的交易所通常上幣數量較少。

CEX所採用的策略,在確定上幣優先級時各有不同,重點關注不同層級的完全稀釋估值(FDV)。這裏我們根據項目的FDV不同進行分類,以便於更好理解交易所的上幣標準。代幣估值時,我們常常考慮MC和FDV,它們共同反映代幣的估值、市場規模和流動性。

  • MC 僅計算當前流通代幣的總價值,未考慮未來解鎖的代幣,因此可能低估項目的真實估值,尤其是在大部分代幣尚未解鎖時,容易造成誤導。

  • FDV 則基於所有代幣總量計算,能更全面反映項目的潛在估值,有助於投資者評估未來的拋壓風險及長期價值。對於低MC/FDV的項目來說,FDV的短期參考意義有限,更多是長期參考。

因此,在分析新上線代幣時,FDV比Market Cap更具參考性。這裏我們選擇FDV作為標準。

此外,從對於首發項目的態度來看,大多數交易所採用了均衡策略,即兼顧首發、非首發項目,但通常對非首發項目的要求更高,因為首發項目會帶來的新用戶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兩家韓國交易所UPbit和Bithumb主要專注於非首發上幣。相比首發,非首發上幣可以降低篩選風險,還能規避首發階段的市場波動和初期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同時,對於項目方而言,相比首發,非首發上幣能借助已有市場認可度推動增長,而無需承擔過多市場推廣和流動性管理壓力。

賽道偏好:解讀交易所的投資風向標

  • Binance

2024年,Meme幣數量仍然佔比最多。Infra與DeFi項目佔比較大。RWA和DePIN賽道在Binance上幣數量相對較少,但整體表現較好。其中USUAL現貨最高漲幅達7081%。儘管Binance在這些領域的上幣選擇較為謹慎,但一旦上線,市場反應通常較為積極。在下半年,Binance在AI賽道的上幣偏好明顯向AI Agent代幣傾斜,其佔比在AI類項目中最高。

2024年,Binance比較偏好BNB生態。例如,BANANA和CGPT等項目的上線,表明Binance在加強對自身鏈上生態的支持。

  • OKX

OKX上幣數量上看,同樣Meme數量最多,佔比約25%。而相比其他交易所,在公鏈和基礎設施賽道上幣更多,合計佔比高達34%,這說明相比之下,OKX在2024年更關注底層技術創新、擴展性優化和區塊鏈生態可持續發展。

在新興賽道上,OKX只上線了4種AI代幣,包括DMAIL與GPT,在RWA賽道上線了3種新代幣,在DePIN賽道只有3種。這反應OKX在相對新興賽道的佈局較為謹慎。

  • UPbit

UPbit 2024年上幣最大特點是賽道覆蓋廣泛,代幣表現普遍較好。在2024年,在DEX賽道上線了UNI和BNT。這說明UPbit在熱門資產的上架上仍有較大潛力和發展空間,許多主流或高市值代幣尚未上線,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展支持。同時,這也反映出UPbit對上幣審核較為嚴格,更傾向於慎重篩選具備長期潛力的資產。

在UPbit上,各賽道的代幣漲幅都比較突出。PEPE(Meme)、AGLD(Game)、DRIFT(DeFi)、SAFE(Infra)等賽道的代幣在短期內漲幅顯著,最高達100%甚至超過150%。UNI在上線第30天後和第1天相比,漲幅高達93.5%。這反應出韓國用戶對UPbit上線項目有極高的認可度。

此外,從公鏈生態的角度,Solana、TON等公鏈生態較為受寵。我們還觀察到,交易所正逐步加深對自身區塊鏈生態的支持。例如Binance關聯的BSC和opBNB鏈,其對自身鏈上生態的扶持力度持續增強。同樣,Coinbase推出的Base也成為其重點支持對象,在2024年所有新上線幣種中,Base項目佔比接近40%。而OKX則在X Layer生態佈局上持續發力。此外,Kraken計劃推出的L2網絡Ink進一步表明,頭部交易所正積極推進鏈上基礎設施建設。

這種趨勢的背後,是交易所從「鏈下」向「鏈上」轉型的探索,不僅拓展了業務範圍,也強化了其在DeFi領域的競爭力。交易所通過支持自身鏈上的項目,不僅能推動生態發展,還能提升用戶粘性,並在新資產的發行和交易過程中獲取更高的收益。這也意味著,在未來,交易所的上幣策略將更加偏向於自身生態體系內的項目,以增強其區塊鏈網絡的活躍度和市場影響力。

時間維度:市場脈搏與上幣節奏的共振

不同交易所每月的上幣數量情況

  • 上幣事件數量的增減趨勢與BTC價格漲跌高度一致。BTC上漲期間(2月至3月和8月至12月)上幣事件較多,而BTC橫盤或者下跌期間(4月至7月)上幣事件數量明顯減少。

  • 頂級交易所(Binance、UPbit)的上幣活動在熊市期間受影響較小,其上幣份額在此期間反而有所擴大,顯示出更強的市場主導力和抗週期能力。

  • Bitget上幣數量較穩定,市場波動對其影響較小,而其他交易所的上幣節奏波動較大。可能與其更均衡的上幣策略相關。

  • Gate和KuCoin具有更高的上幣頻率,但上幣數量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表明這些交易所可能更依賴牛市時新項目較高的流動性來吸引用戶。

    交易量分析:真金白銀背後的市場邏輯

不同交易所交易量總體情況:誰是流動性之王?

2024年各交易所項目TGE後24小時的平均交易量

2024年各交易所項目TGE後30天的平均交易量

  • UPbit在幣種上市24小時內交易量佔比極高,甚至超過Binance的一半,顯示出其在短期市場的強大吸引力,流動性湧入明顯。雖然30天後佔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較高市場份額,佔比甚至接近OKX、Coinbase、Bybit三個頂級交易所的份額總和,表明UPbit在上幣市場中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
  • Binance和OKX交易量穩健增長,30天市場份額仍然領先,顯示出強大的市場認可度和流動性深度。Binance在24小時內佔比47%,30天後更是增長至53%,表明其長期市場主導地位,而OKX也在30天後維持較高份額。
  • Bybit在短期和長期交易量均表現良好,較為穩定。而Bithumb市場份額在30天後略有上升,表明其不僅能夠留住早期交易量,還能吸引更多流動性。這說明Bithumb在上幣市場中的競爭力有所增強。

韓國交易所的崛起:封閉市場的流動性奇蹟

儘管韓國交易所以偏好非首發項目而聞名,但正如以上數據顯示,這些項目依然能夠帶來十分強勁的交易量。韓國交易所的非首發項目能夠產生如此龐大的交易量,核心原因在於其獨特的市場環境:

韓國交易市場的封閉性與流動性集中

  • 市場封閉: 由於韓國本土KYC政策較為嚴格,海外用戶基本無法直接使用韓國的交易所,這種區域隔離導致韓國市場形成相對封閉的交易生態;大量本土用戶習慣在韓國交易所進行買賣。因此韓國市場內部流動性更集中。

  • 交易所壟斷: 韓國加密市場呈現高度壟斷格局,UPbit目前佔據70%-80%的韓國加密市場份額,穩居行業龍頭。2021年UPbit確立領先地位後,Bithumb原來第一的地位被取代,市場份額下降至15%-20%。韓國交易量與流動性向頭部平臺聚攏,展現出強大的資金聚集效應。

因此,儘管一個代幣在全球市場上已非首次上市,但在韓國市場上的交易情況仍會呈現出類似「首發」的效應,帶動大量的市場關注和資金流入。

韓國加密市場的高持有率與資本優勢

  • 加密資產的高滲透率: 韓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持有比例極高,遠高於其他主要市場,截止到2024年11月統計,在韓國交易所持有加密貨幣的人數超過1559萬人,相當於韓國總人口的30%以上。許多韓國人本身就持有大量加密資產,並且在投資選擇上更傾向於數字資產。韓國以全球0.6%的人口,貢獻了全球30%的加密貨幣交易量。
  • 社會資本充足: 再加上韓國是GDP較高的發達國家,整體社會資本較為充裕,可投資資金龐大,使得加密市場具備充足的流動性。
  • 傳統行業年輕人的生存空間較小: 韓國為財閥壟斷的資本主義國家,年輕人面臨較大的就業和生活壓力,階層固化加劇了對財富增值渠道的渴求。約有308萬名20-39歲的年輕人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佔該年齡段總人口的23%。

截止到2024年11月,韓國民眾對加密貨幣的總持有量已增至102.6萬億韓元(約合697.68億美元),日均交易額也攀升至14.9萬億韓元(約合101.32億美元)。UPbit在2024年第四季度成為交易量增長最快的CEX,從1355億美元增加至5619億美元,環比增長了314.8%。這一增長反映了韓國市場對加密資產的強勁需求,也進一步佐證了韓國交易所在非首發項目上的高交易量趨勢。

價格表現分析:漲跌背後的真相

各交易所上幣價格總體表現:誰是價格發現的伯樂?

各個交易所TGE後7天的交易量價格均值與中位數比較

  • Binance表現最好,平均值和中位數都比較突出。 平均值排名前三依次是Binance,OKX,Bitget, 其中OKX雖然平均值正,但中位數為負,表明上漲代幣的價格波動大,在短期內的價格波動很劇烈,異常值較明顯。 Bitget表現較為突出,在其他交易所中最接近兩大頭部交易所。同時,其中位數漲幅位列所有交易所第二,僅次於Binance,且呈現較高的正數值,這表明Bitget上的代幣價格整體呈現有力的、正向的上漲趨勢。
  • 中型交易所中,Bithumb,Gate,KuCoin三者表現較好。 其中,Bithumb是價格表現較為均衡的一個,絕對值和中位數差值最小,說明價格波動較小,表現穩定。但是其中KuCoin,Gate的中位數為負數,並且絕對值較高,這說明代幣勝率較低,且可能出現了較多上漲異常值進行干擾。

各個交易所TGE後30天的交易量價格均值與中位數比較

  • 到第30天,整體上中位數都下跌,這說明30天後,尤其是對於流動性較差的代幣來說,市場上部分投機資金撤出較多,賣盤的壓力加大,買盤支撐不足,價格下跌。Gate可能由於上幣數量過多,導致新幣市場波動較大,流動性不足。這表明平臺未能吸引足夠的穩定資金流入,過多的代幣選擇分散了流動性,買賣雙方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價格大幅下跌。
  • Binance受到影響較小,平均值略微下降,說明其上線代幣在30天後,仍然保持較強的市場支持和穩定的交易量,部分代幣仍然有上漲空間。Binance作為頂級交易所,憑藉其龐大的市場流動性和廣泛的用戶基礎,即便30天後新幣市場整體下行,其平臺上的代幣價格依然能維持較高水平。
  • 中型交易所中,Bithumb是唯一在30天後上漲的交易所,並且7天漲幅和中位數均為正。這表明Bithumb憑藉較好的市場流動性和穩定性,成功吸引資金,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和市場吸引力。可能是因為Bithumb較少的上幣量讓它能夠集中流動性,保持較強的市場活躍度,使得新上市代幣能夠在價格上表現更好。

各交易所每月上幣價格表現:市場情緒的放大鏡

各個交易所TGE 7天後,每個月每個交易所的價格變化情況

  • Binance和UPbit價格優勢明顯,受市場情緒影響大。Binance和UPbit的上幣在市場行情向好時表現突出,例如5月和9月Binance 30天漲幅分別達到87.8%和94.9%,UPbit 9月也有60.5%的漲幅,顯示出較強的價格優勢,但波動性較大,在4月和7月出現明顯跌幅,市場情緒對其影響顯著。
  • 市場整體行情對代幣走勢影響明顯,頂級交易所的上幣在牛市時漲幅更大,而中型交易所則更易在市場低迷時出現大跌。例如Bybit和OKX在7月30天跌幅分別達到-40.6%和-36.6%,Kraken和KuCoin在7天後的整體表現也較弱,特別是Kraken在1月和3月跌幅分別達到-23.5%和-27.9%。

漲跌幅波動情況:穩定性是王道?

我們在上一部分用平均值反映了整體的漲跌幅高低。那麼接下來用變異系數來反應樣本數據圍繞上面平均漲跌幅的波動情況。若變異系數較小,說明數據分佈較為集中,大多數代幣的漲跌幅接近平均水平,市場表現較為穩定,交易所上幣後的價格波動可預測性較強;反之,則交易所上幣後的價格走勢更具不確定性;

接下來將1天,30天的價格分別分析:

變異系數在TGE後第1天的變化情況

  • Binance變異系數最低,表明其上線代幣的首日漲跌幅波動相對較小,市場表現最穩定。UPbit變異系數最高,首日波動較大,但結合此前的平均值分析,估計其市場總體大概率呈現普遍上漲趨勢。
  • 中型交易所(沿坐標軸從左向右)變異系數呈現線性增長趨勢。從變異系數最低的Bitget,到變異系數最高的Gate。表明這些交易所的上幣市場表現從較為穩定逐步趨向於更高的不確定性,從短期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到逐漸提升。
  • Bybit變異系數較低,與Binance最接近,表明其市場波動性也相對可控。然而,考慮到Bybit的上幣數量較多,仍能保持較低的變異系數,說明其上線項目的整體質量較高,未出現大規模的高波動幣種。此外,這也反映出Bybit在上幣篩選策略上可能更傾向於穩定性較強的代幣,從而降低市場短期內的劇烈波動。

變異系數在TGE後第30天的變化情況

  • 從Day 30變異系數來看,UPbit在7天和30天後仍保持較高的變異系數,說明其交易對價格波動顯著,市場流動性較高。結合平均值觀察,UPbit交易對的平均值為正,且價格下降較為緩慢,這表明市場買賣盤較為活躍,流動性深度足夠強大,整體市場健康。從變異系數的角度來看,UPbit在這一點上相較於其他交易所有較大的優勢。

  • Binance和Coinbase仍然是較為穩定的交易所,Binance在整個週期內漲幅較為穩定,而Coinbase在7天到30天之間波動趨於穩定,表明其代幣市場更傾向於長週期穩健發展,而非短期劇烈波動。

  • 中型交易所(如Bitget、Bithumb、Gate、KuCoin)在第30天的變異系數大幅上升,說明短期套利資金撤離後,流動性下降,導致價格波動加劇。市場仍以短線資金為主,長期資金佔比較低,整體穩定性較弱。尤其是Bitget,活躍度高但波動風險較大。

    數據煉金術:從量化分析到價值洞察

交易所上幣選擇對市場表現的深度影響

經過以上研究和數據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交易所的上幣選擇對上幣後的市場表現影響極為顯著。總體而言,上幣標準較為嚴格、上幣數量較少的交易所,在剔除極端異常值之後,價格表現通常更為出色。然而,整體比特幣走勢、地區市場環境和用戶特徵等因素,也會對上幣後的表現產生重要影響,這些因素不可忽視。

上幣數量較多的交易所,雖然在短期平均值表現方面可能相對突出,但從長期來看,過多的上幣數量會導致流動性分散,進而可能在30天後迎來更大的價格回落,整體價格穩定性也較低。這種現象反映了「薄利多銷」策略在加密貨幣市場中的局限性。

交易所的基因密碼:解讀不同交易所的獨特性格

交易所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基因差異。例如,Binance以其穩健的市場表現和廣泛的用戶基礎,在多項指標中均表現出色。OKX則以其對底層技術創新的關注,在公鏈和基礎設施賽道上獨樹一幟。Upbit則憑藉其在韓國市場的壟斷地位,以及韓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極高熱情,在上幣後往往能迅速吸引大量資金湧入。

這些獨特性格,不僅體現在交易所的上幣策略上,也體現在其對不同賽道的偏好、以及對市場風險的承受能力上。理解這些「基因密碼」,有助於投資者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平台,並制定更明智的投資策略。

韓國市場的魔力:獨特的市場結構與投資者行為

韓國市場的獨特性,是本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韓國市場擁有高度的封閉性,本土KYC政策嚴格,使得海外用戶難以直接參與。同時,UPbit等交易所又在韓國市場佔據著壟斷地位,導致市場流動性高度集中。

此外,韓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持有比例極高,社會資本也相對充裕。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韓國市場在代幣上幣後,往往能迅速吸引大量資金湧入,產生類似「首發」的效應。

然而,韓國市場的高波動性也值得警惕。「泡菜溢價」現象,雖然能為投資者帶來短期收益,但也可能加劇市場風險。因此,在參與韓國市場的加密貨幣交易時,務必保持謹慎,做好風險管理。

交易所篩選流程:決定代幣命運的關鍵環節

在數據處理過程中,我們發現某些交易所的異常值明顯較多,這直接反映了代幣篩選和審查流程對上市後表現的關鍵作用。異常值通常表示代幣價格偏離預期,可能受到市場操控或項目風險等因素的影響。頻繁出現異常值的交易所可能在篩選過程中較為寬鬆,導致不穩定代幣進入市場,增加價格波動風險。

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交易所的代幣篩選流程直接影響代幣的市場表現和整體市場穩定性。嚴格的篩選流程,能夠有效地過濾掉劣質項目,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寬鬆的篩選流程,則可能導致市場充斥著大量「空氣幣」,最終損害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交易所眾生相:誰是真英雄,誰是曇花一現?

Binance & OKX:雙雄爭霸,各有千秋

Binance和OKX作為全球領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在各項指標上都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Binance以其廣泛的用戶基礎和穩定的市場表現,在穩定性方面更具優勢。OKX則以其在公鏈和基礎設施領域的積極佈局,以及在衍生品交易方面的領先地位,吸引著更多專業投資者。

兩者在上幣策略方面也存在差異。Binance的上幣標準相對嚴格,更注重項目的長遠發展潛力。OKX則更為靈活,更願意嘗試一些具有創新性的新項目。

總體而言,Binance和OKX猶如加密貨幣交易所中的「雙雄」,在各自的優勢領域持續發力,共同推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Upbit & Bithumb:泡菜溢價下的韓國雙星

Upbit和Bithumb是韓國加密貨幣市場的兩大巨頭。Upbit憑藉其在韓國市場的壟斷地位,以及韓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極高熱情,在上幣後往往能迅速吸引大量資金湧入,交易量極高。Bithumb則以其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聲譽,在韓國市場擁有著穩固的用戶基礎。

「泡菜溢價」是韓國交易所一個獨特的現象。由於韓國市場的封閉性,以及韓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追捧,某些代幣在韓國交易所的價格往往高於全球其他交易所。這種溢價,既為韓國交易所帶來了獨特的優勢,也加劇了市場的波動性。

儘管如此,Upbit和Bithumb仍然是韓國加密貨幣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不僅為韓國投資者提供了便捷的交易渠道,也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Bybit:危機公關的教科書

Bybit作為一家快速崛起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以其在衍生品交易方面的創新和良好的用戶體驗,迅速贏得了市場的認可。然而,在2025年初,Bybit遭遇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盜幣事件,給其聲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面對危機,Bybit迅速採取行動,及時公佈事件真相,並承諾全額賠償受損用戶。同時,Bybit還加強了安全措施,並與安全公司合作,共同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Bybit的危機公關策略,堪稱教科書級別。它不僅及時止損,維護了用戶的利益,也成功地重建了用戶的信任。這次事件,反而成為了Bybit成長的催化劑,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變得更加成熟和穩健。

Bitget:新興勢力的崛起之路

Bitget作為一家新興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發展速度驚人。它以其多元化的產品和積極的市場營銷策略,迅速擴大了其用戶規模和市場份額。

Bitget在上幣策略方面也頗具特色。它既關注熱門賽道的頭部項目,也積極挖掘具有潛力的新興項目,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投資選擇。

儘管Bitget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其在風險控制方面也毫不鬆懈。它積極擁抱監管,加強合規建設,努力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

可以預見,Bitget將在未來的加密貨幣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Gate:創新者的冒險遊戲

Gate以其頻繁的上幣速度和對創新項目的熱情而聞名。它不僅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投資選擇,也為新興項目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Gate設立了創新區,為新上線的代幣提供專屬板塊。這種做法,既能吸引更多的用戶,也能幫助新項目更快地獲得市場的認可。

然而,Gate的上幣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由於上幣速度過快,Gate上的代幣質量參差不齊,投資風險相對較高。

因此,在Gate上進行交易,需要具備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

KuCoin:合規轉型的陣痛與希望

KuCoin曾經是一家以用戶體驗和多幣種交易而著稱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然而,近年來,KuCoin在合規性方面面臨著諸多挑戰。

為了應對監管壓力,KuCoin開始積極轉型,加強合規建設,並與監管機構展開合作。然而,合規轉型的過程,必然伴隨著陣痛。KuCoin在部分地區停止了服務,並對用戶身份進行了驗證。

儘管如此,KuCoin的合規轉型,仍然值得期待。隨著全球監管環境的日益趨嚴,合規性將成為加密貨幣交易所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Coinbase & Kraken:監管之下的保守與穩健

Coinbase和Kraken作為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一直以其合規性和安全性而著稱。它們受到美國嚴格的監管,並積極與監管機構合作,努力打造一個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

然而,嚴格的監管,也限制了Coinbase和Kraken的創新能力。它們的上幣速度相對較慢,對高風險資產的態度也較為謹慎。

儘管如此,Coinbase和Kraken仍然是加密貨幣市場中重要的力量。它們為用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交易環境,也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

學術引用

1. Animoca Brands Research on 2024 Listing Report https://research.animocabrands.com/post/cm71o17u2t6f107mlc6v09ujq

2. Low Float & High FDV: How Did We Get Here? https://www.binance.com/en/research/analysis/low-float-and-high-FDV-how-did-we-get-here

3. CoinGecko 2024 Annual Crypto Industry Report https://www.coingecko.com/research/publications/2024-annual-crypto-report

4.국내 코인 거래소 총 투자자 1천500만명 첫 돌파…11월 60만명↑ https://www.yna.co.kr/view/AKR20241224079900002

标签: 风险投资 VC 代币 中心化交易所 CEX

发表评论

Tech Stocks & BlockchainCopyright runexg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川ICP备2024115687-8号 power by runex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