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血泪史:VC大佬如何割韭菜,操盘内幕全曝光!
幣圈真相:VC項目方如何操縱代幣價格?
引言:柏拉圖的洞穴與幣圈的認知陷阱
在瞬息萬變的加密貨幣世界中,信息就是力量,而認知則是一切。然而,正如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所警示的那樣,許多投資者如同被囚禁在洞穴中的囚徒,他們所見的只是被別有用心者扭曲的陰影,並將這些虛假的表象當作真實的價值。
VC項目方操縱代幣價格的手段
本文將深入剖析由風險投資(VC)支持的項目方,如何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系統性運作,來達到操控代幣價格的目的,為其自身謀取暴利。
低流通量/高FDV代幣的興衰
今年年初,Meme 幣的異軍突起,一度讓傳統 VC 代幣黯然失色。這些被市場戲稱為“低流通量/高 FDV”(低流通市值/高完全稀釋估值)的代幣,在新型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推出後,更是被許多投資者視為不值得投資的標的。
壓低流通量的危害:操縱價格,風險劇增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某些項目方並未深刻反思其代幣經濟模型的根本性缺陷,也未致力于開發真正具有實際價值的產品,反而選擇變本加厲地人為壓低代幣的流通量,與其公開宣稱的原則背道而馳。通過壓低代幣流通量,這些項目方能夠輕而易舉地操控價格,具體操作如下:
- 基金會私下以現金出售鎖定的代幣;
- 隨後,在公開市場上回購這些代幣;
- 從而實現資本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
同時,這種極低的實際流通量使得代幣極易被操控,價格暴漲暴跌,這無疑會給做空者和使用槓桿的交易者帶來巨大的風險。
案例分析
案例一:Mantra Chain - 被操控的流通量?
為何一個總鎖倉價值(TVL)僅為 400 萬美元的項目,其完全稀釋估值(FDV)卻能高達 100 億美元以上? 答案很簡單:他們控制著絕大部分 OM 代幣的流通量。Mantra 將 7.92 億枚 OM(佔總流通供應量的 90%)存放在同一個錢包中。這種操作手法簡單粗暴,甚至連分散代幣都懶得做。
mantra1nc3wrnq7swa0c66nf873g8y4p7q06ezqzyct22
當博主向 Mantra 聯合創始人 JP Mullin 詢問此事時,對方以所謂的“鏡像錢包”來搪塞,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Mantra Chain 的真實流通量計算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估算出 Mantra 的真實流通量呢?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 80 億(流通供應量) – 7.92 億 OM(團隊控制的流通份額) = 1.88 億 OM
然而,即使是經過這樣簡單計算後得出的 1.88 億 OM 代幣流通量的說法,也可能並不準確。因為項目團隊仍然持有大量的 OM 代幣,他們曾經通過女巫攻擊手段偽造賬戶騙取自家空投、榨取更多接盤資金,並進一步控制流通盤。據估計,團隊曾部署約 1 億枚 OM 代幣進行空投女巫攻擊,因此我們需要從真實流通量中剔除這部分數據。更多信息可參考:
這樣計算下來……真正市場中的流通量只剩下 8800 萬枚 OM 了! (前提是項目方沒有掌控更多代幣,但這個假設看起來也不太靠譜)。這意味著 Mantra 的實際流通市值僅為 5.26 億美元。與 CoinMarketCap 上顯示的 63 億美元流通市值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Mantra Chain 的潛在風險
較低的代幣流通量使得操縱 OM 的價格並清算所有空頭變得輕而易舉。交易者做空 OM 無疑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因為項目團隊控制了流通量的大部分,他們可以隨意拉盤或砸盤。這就像試圖與 DWF Labs 在垃圾幣市場對賭一樣,勝算渺茫。博主懷疑 Tritaurian Capital (一家由 Jim Preissler 持有的公司,而 Jim Preissler 曾是 SOMA Finance 聯合創始人 JP Mullin 在 trade io 任職時的老闆) 曾向 SOMA 貸款 150 萬美元,再加上來自中東的一些基金和做市商,這些可能是當前價格異動的幕後推手。這種複雜的關係進一步壓縮了實際流通盤,使得計算真實流通量變得更加困難。
這或許也解釋了他們對空投計劃的謹慎態度以及設置鎖倉期的決定。如果他們推進空投計劃,勢必會大幅增加代幣的實際流通量,極有可能導致幣價暴跌。
這並不是什麼複雜的金融遊戲,但確實像是一場蓄意策劃的圈套,目的就是減少代幣的實際流通量並拉高 OM 的價格。
案例二:Movement - 限制空投的策略?
在用戶認領空投的過程中,Movement Labs 提供了兩種選擇:用戶可以在以太坊主網上領取空投,或者選擇在其尚未上線的主網上認領以獲得小額額外獎勵。然而,在認領通道開放僅僅幾個小時後,發生了以下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 在以太坊主網上認領時新增了一項費用,金額為 0.015 ETH(按當時匯率約合 56 美元),這筆費用是在以太坊網絡 Gas 費之外額外收取的。此舉導致大部分在測試網中使用小額交互的用戶因費用過高而無法承擔。
- 在保持手續費不變的情況下,將以太坊主網的分配量減少了 80% 以上。
- 已停止認領。
- 在極其緊迫的期限內限制了認領。
結果顯而易見,僅 5870 萬枚 MOVE 被認領,僅佔原本預計空投的 10 億枚 MOVE 的 5%。
Movement 的流通量疑雲
讓我們像分析 Mantra 那樣,來分析一下 Movement。根據 CoinMarketCap 的數據,MOVE 代幣自行報告的流通量為 24.5 億枚。
不過,根據 Move 的代幣經濟模型顯示,在代幣申領完成後,流通的代幣應該只有 20 億(基金會 + 初始申領部分),因此問題出現了:有 4.5 億 MOVE 代幣的去向不明。
- 5 億 MOVE(自我報告的流通供應量) - 10 億 MOVE(基金會分配) - 9.41 億 MOVE(未申領供應量) = 5.09 億 MOVE,或 2.03 億美元實際流通市值
實際流通量僅為報告數據的 20%,博主也很難相信所有已流通的 5.09 億 MOVE 代幣都掌握在用戶手中,不過我們暫且假設這個數據是真實的流通量。
Movement 團隊的操作
在這段時間內,實際流通量極低的情況下,發生了什麼?
- Movement 花錢讓 WLFI 購買自家代幣。
- Movement 向 REX-Osprey 機構支付費用,要求其提交 MOVE 代幣的 ETF 申請。
- Rushi 前往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涉。
- Movement 通過資金和做市商進行違規操作,向市場出售鎖倉代幣套現,用於操縱市場價格。
- 項目團隊在 Bybit 交易所價格最高點時存入 1.5 億枚 MOVE 代幣。他們可能在價格高點開始拋售,因為此後代幣價格一路下跌。
在 TGE(代幣生成事件)前後,團隊每月向中國 KOL 營銷機構支付 70 萬美元,以此獲取幣安交易所上架的資格,並在亞洲市場尋找接盤者。
正如 Rushi 常說的:
案例三:Kaito - 產品背後的隱憂?
Kaito 是這份名單上唯一擁有真實產品的項目。然而,他們當前的空投活動也存在類似的行為。
正如 CBB 上面指出的,Kaito 分發了他們的空投,但只有一小部分人認領了。這也影響了實際流通量,我們來計算一下:
Kaito 的真實流通量計算
據 Coinmarketcap 數據顯示,Kaito 的流通供應量為 2.41 億枚(對應市值 3.14 億美元)。博主推測這個數字已經包含以下部分:幣安交易所持倉者的持幣量、流動性激勵計劃代幣、基金會分配的代幣以及初始社區份額和申領代幣。
讓我們一步步分析,找出真正的流通量:
實際流通量 = 2.41 億 KAITO - 0.68 億(未申領代幣數) - 1 億(基金會代幣) = 0.73 億 KAITO
實際流通市值相當於 9490 萬美元,遠低於 CoinMarketCap(CMC)所報告的數據。
在這份名單上,唯有 Kaito 這個項目值得博主信任,至少他們確實有能創造收益的產品,且據博主所知,其團隊不像另外兩個團隊那樣有過那麼多不光彩的行為。
解決方案與結論
行業標準的缺失:真實流通量的重要性
CoinMarketCap (CMC) 和 CoinGecko 等數據平台應該展示代幣的真實流通量,而不是那些項目方隨便提交的虛假數據。
交易所的責任:懲罰市場操縱行為
幣安等交易所應該積極採取措施懲罰此類市場操縱行為。目前的上幣模式存在漏洞,項目方只需在 TGE 前向 KOL 營銷機構付費就能人為擡高亞洲市場的熱度,就像 Movement 所做的那樣。
投資者警惕:遠離被操縱的代幣
需要注意的是,自博主撰寫本文以來,代幣價格可能已經有所變動。但作為參考,博主採用的數據是:MOVE 為 0.4 美元,KAITO 為 1.3 美元,Mantra 為 6 美元。
如果你是一位交易員,請務必遠離這些代幣,因為項目方可以隨意操縱價格。他們控制了所有的流通量,進而掌控代幣的流動性和價格 (本文並非投資建議)。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