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HSD获iF奖:是赞美还是警惕?
地平线HSD荣获iF设计大奖:一场精心策划的赞美?
近日,地平线高阶智驾系统Horizon SuperDrive(简称HSD)荣获iF设计大奖,官方通稿赞誉其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但在这看似光鲜的背后,我们是否应该保持一丝警惕?
iF大奖的含金量:真的那么重要吗?
iF设计奖当然是国际知名的设计奖项,与红点奖、IDEA奖并称为“世界三大设计奖”。获奖作品数量众多,2025年有超过1万件作品参赛,获奖率不足10%。但获奖并不代表一切。市场认可度、用户反馈才是衡量产品成功的关键指标。一个设计精美的产品,如果用户觉得不好用,或者价格过高,最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地平线HSD获奖,的确是中国智驾技术在设计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取得进展的象征,但将其视为“迈向新纪元的一大里程碑”,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中国智驾技术要真正走向世界,还需要在技术、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持续突破。
“极简美学”与“拟真渲染”:真的是用户需要的吗?
地平线官方强调HSD的HMI设计理念是“数字镜像世界”,将物理环境转化为简洁、优雅的3D动态影像。例如,道路、车辆、行人等元素以灰度呈现,潜在风险部位则按危险等级渐变标记为黄-橙-红。这种设计看似巧妙,但实际体验如何呢?
“极简美学”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信息不足。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需要快速获取关键信息。如果HMI过于简洁,反而可能导致驾驶员错过重要提示,增加安全风险。
“拟真渲染”也并非多多益善。过度追求细节,例如识别环卫工人与交警的荧光色服装差异,真的能提升驾驶安全性吗?还是只是为了炫技?过多的细节可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适得其反。
“情感化设计”:真的是智驾的未来吗?
官方宣传中提到,刹车时颜色过渡采用舒缓渐变,避免突兀警示带来的紧张感,让智驾如呼吸般自然。这种“情感化设计”看似贴心,但实际上可能会削弱警示效果。
驾驶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需要清晰、明确的警示信息,而不是温和、舒缓的提示。过度的“情感化”可能会牺牲安全性。
用户评价:是真实反馈还是精心挑选?
官方引用了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媒体从业者等人的评价,对HSD的HMI设计赞不绝口。这些评价固然有参考价值,但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
这些评价是否经过筛选?是否只选择了对HSD有利的评价?真实的用户反馈可能更加复杂、多元。我们需要听到更多来自普通用户的声音,才能更全面地了解HSD的实际表现。
VLA大模型:真的能理解“人类意图”吗?
地平线声称,HSD依托国内首个VLA智驾大模型,能够对红绿灯倒计时、文字路牌、交警手势等场景进行语义理解,并进行实时决策推理。这种说法听起来很厉害,但大模型的实际表现如何,还有待验证。
大模型虽然能够处理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模式识别,但它真的能理解“人类意图”吗?驾驶场景瞬息万变,人类驾驶员的决策往往是基于经验、直觉、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大模型能否完全模拟人类驾驶员的思考方式,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结语:理性看待智驾技术的进步
地平线HSD荣获iF设计大奖,无疑是中国智驾技术进步的体现。但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这些荣誉。智驾技术的发展需要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过度宣传、夸大其词。只有真正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让智驾技术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提升出行体验。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